微博 ID:太玄白首Kroraina
LOFTER小号@Kroraina,插画/设计/摄影

 

【历史相关】纪纲其人

开坑预备~来不及补明史,找度娘先存一下,说不定炸毛的纪纲上线之后哪天一高兴就想开坑了……



(请带入炸毛脸,谢谢合作!)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专治主义皇权发育最成熟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为专治主义服务的特务组织也就极为发达。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批声名显赫于一时的大特务头子,纪纲就其中的第一个。


军前投效
  公元1399年,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对自己的侄子建文皇帝,号称“靖难”。按照当时的正统观念,燕王的举动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因而朝廷内外的大多数臣子和民间的正义之士都态度鲜明地反对“靖难”。但朱棣仗着自己的武备充足,兵精将勇,竟然在一片反对声中越战越强。第二年,他亲率大军进攻山东,占领了鲁北的一些府县。在行军至临邑的时候,朱棣又有了一次小小的惊喜:在各地的缙绅或顽强抵抗或四散逃亡的时刻,居然有一位年轻的秀才主动来到军中,要为他效犬马之劳。这位秀才就是纪纲
  纪纲是济南府临邑县人,自幼聪明干练,通文墨又善骑射,算得上文武双全,而且为人乖巧,特别善于揣摩他人的心意。他一度进入县学作过生员,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秀才,但由于品行不端而被革黜。功名被革造成的失意感大概是促使他投靠“叛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正常的秩序下他的前程反正不会光明,所以不如趁着天下大乱,进行一次大赌博。

纪纲的这次赌博果然得手。朱棣在军中召见纪纲后,对他的乖巧敏捷十分欣赏,立即让他在身边任贴身侍从,而且在以后的十多年中一直对他宠信有加,视为心腹。

燕王大兵围攻济南时,遭到山东参政铁铉顽强抗击,燕王久攻不下,命人将劝降书用弓箭射入境内。济阳诸生高贤宁与纪纲是同学,高贤宁作《周公辅成王论》用弓箭射回城下,燕王得书后非常高兴,佩服高的文笔。后来,燕王围攻三月不克,率军撤回北京。建文四年,燕王绕道攻破南京继皇帝位,下令搜捕高贤宁,高贤宁被逮捕以后,燕王想封他官职,高贤宁宁死不屈,燕王派纪纲前去劝降,纪纲与高贤宁在一起读书时,两个人相处很友善,纪纲被老师逐回家后,两个人一直有书信来往,纪纲好言相劝高贤宁接受官职,高贤宁说道:“君被学校驱逐,造反故应尔,我食朝庭俸禄多年,决不能负义投降。”纪纲知无法改变其志向,婉言回复燕王,燕王遂将高贤宁释放回家,这是纪纲所做的一件善事。

朱棣的造反事业发展得也极顺利,很快就巩固了在华北地区的根据地,而后又沿着运河一带向南推进,渐次逼近明初的政治中心南京。到1402年六月,燕军终于攻克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则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为永乐。

在永乐称帝之前,纪纲已经被授予忠义卫千户的世职,到了南京之后,永乐皇帝又提升他为锦衣卫指挥使,把王朝的特务系统完全交给他管辖。从此以后纪纲就成了朝廷中最为灸手可热的人物。


为虎作伥
  锦衣卫建立于1382年,本来属于皇帝亲军的“上十二卫”之一,职能是皇帝的贴身卫队兼仪仗队。由于要保障皇帝的安全,锦衣卫自然有了缉察盗贼叛逆的责任。加以专制皇帝时常要探听官僚和百姓们的隐私,以利于自己的统治,用起来最方便的也是长期不离身边的锦衣卫。所以锦衣卫建立不久,在原来的宿卫、仪仗之外就又有了另一个更加重要的职能,即充当皇帝的密探和打手。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屡兴政治大案,杀戮动辄以万计,侦察和审理这些案件的主要就是锦衣卫。
  永乐帝用暴力篡夺政权,名不正,言不顺,在朝野间受到许多非议,一部分有气节的官僚还公开抵制永乐新朝,宁死也不为其服务。永乐帝本来有些作贼心虚,此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对反对派采取了高压政策,锦衣卫首领纪纲于是得以大显身手。

在永乐帝在位的前十几年中,纪纲秉承皇帝的意旨,以庄敬、袁江、王谦、李崐春等人为羽翼,把锦衣卫的组织机构括大了数倍。他招集了一大批无赖之徒充当锦衣卫校卫,并把他们散布到京城内外的各个角落,对官员百姓的一举一动进行监视。有些校卫甚至装扮成仆役到一些重要官僚家中长期卧底,将其家中的大事小事全部写成材料汇报。纪纲根据校卫们收集到的情报综合制造成案件报告皇帝,永乐帝则再把对案件的刑讯、审判权交给纪纲。这样,在纪纲主掌锦衣卫的时期,锦衣卫已经完全演变成了独立于国家司法、**、治安制度之外,以皇帝的名义掌握着侦缉、拘捕、刑讯、审判等一整套特殊权力的秘密**组织。
  锦衣卫有自己的特别监狱北镇抚司狱,又称为“诏狱”,意思是皇帝亲自设置管理的监狱。这诏狱不受正常的法律约束,只伺皇帝的好恶,其黑暗与残酷的程度,大大超过已经极其黑暗极其残酷的刑部天牢和各级地方政府监狱。那里设置着名目繁多的残酷刑具,在酷刑下,几乎没有求不到的口供,因此诏狱也就成了冤案、假案的加工厂。凡是永乐帝憎恶的臣子以及内侍,纪纲就会罗织罪名,将其抓入北镇抚司狱,甚至定为死罪处以极刑。

遇到有皇帝特别忌恨而又不愿公开杀戮的大臣,纪纲就在北镇抚司狱中秘密裁决。明初的著名才子解缙(就是刘宝瑞相声里的《解学士》)曾任内阁大学士,在几件事上得罪了皇帝,被关押在锦衣卫狱中。几年之后,纪纲向皇帝汇报狱中囚犯的情况。永乐帝见到仍有解缙的名字,颇为不快,说:“解缙还没有死吗?”纪纲看出主子的意图,回去后连忙在狱中宴请解缙,然后趁着他大醉不醒,将他埋在院中的积雪里闷死。纪纲替皇帝杀人,大多都是这样不留痕迹。
  由于经常能替皇帝清除心腹之患,纪纲更加得到永乐帝的欢心,官职也不断上升,数年之后已是都指挥佥事,正三品的高级武官了,但仍然负责管辖锦衣卫的事务。

巧取豪夺
  皇帝的宠爱加上手中掌握的无孔不入的特务组织,使得纪纲成为一个朝廷上下都十分畏惧的人物。纪纲自己也渐渐忘乎所以,待人行事愈来愈肆无忌惮起来。
  象封建王朝中绝大多数官僚一样,纪纲在手中的权力恶性地膨胀起来之后,就把利用大权聚敛财富当成了第一要务。他不但利用职权大肆贪污,而且还经常指使特务们对有钱的人家进行敲诈勒索。特务们常常在黑夜闯进百姓家中,无端地指斥出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被指控的人家只好拿出大批钱财行贿,才能保住平安无事。如果不愿意拿出钱财,户主甚至全家就会被抓入北镇抚司狱,受尽酷刑折磨,最终还是要家破人亡。靠着这种匪徒式的掠夺,京城和各地的数十家富商大贾被整得倾家荡产,而纪纲和他的一些亲信爪牙却迅速治富,成了京城里名列前茅的大财主。

纪纲极其贪得无厌,暴富之后仍然采取各种非法手段攫取金钱。他主持查抄犯了罪的晋王和吴王的家产,就趁机把其中相当一部分珍宝据为己有。交止国使者进京朝贡,本来是属于礼部管辖的事务,纪纲却也要找借口插手其间,为的是诈取使者带来的境外珍奇。至于强抢民田民宅,更是平常的事情,据后来统计,他所霸占百姓的房地田产共折合白银五十多万两。他甚至还伪造皇帝的圣旨,命人拿着到各处盐场,先后勒索食盐四百多万斤,又假借皇帝的命令,强夺官船二十艘、牛车四百辆,浩浩荡荡地把盐运回了自己的家里。当时的食盐是国家高度管制的专买物资,价格也相当昂贵,纪纲假传圣旨夺取那样大量的食盐,实在是太胆大妄为了。但由于他的权势无边,内外臣僚中竟然没有一个敢于检举他的。
  他甚至还要从死囚身上榨出油水来。每当皇帝已经决定要杀死某一位大臣的时候,纪纲就会对他格外客气,不但改善饮食和生活条件,而且还常常把他送回家中探视,并且表示自己正在皇帝面前为其说情,不久一定能得到赦免,以此来诱使其家献出大量的钱财。等到钱财大体榨尽的时候,那些官员才突然间被绑赴刑场处决。
  靠着这些恶劣的手段,纪纲在短短几年中就聚集了大批财产,富埒王侯。史籍上说他的日常器用都极尽奢华,多为“金装八宝环”、“珊瑚犀毗玉束带”一类,档次之高几乎要超过皇帝了。

气焰薰天
  纪纲能够以皇帝的名义,动用大批锦衣校卫,动辄抓人杀人,这种暴力无疑为他制造出极大的权威。在永乐中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朝臣们震慑于纪纲的淫威,很少有人敢对他有所冒犯。纪纲本人也在这种空气的薰陶中养成了专横跋扈的习气,除了皇帝之外,其他的文臣武将都不被他放在眼里,稍有冒犯了他的,则都要遭到他的残酷打击。
  有一个与纪纲平级的都指挥使,由于在路上没有给他让道,被他认为是故意不敬,记在心里,后来竟被诬以冒赏的罪名,用大杖活活打死了。另有一位官职高于纪纲的都督薛禄,为了一个姓陈的道姑同纪纲争风吃醋,一次在皇宫里相遇,纪纲就抓住他痛打,把头颅都打裂了,差一点死掉。纪纲这样作威作福,一般官僚却只好忍气吞声。
  但也有少数敢于同纪纲和他的锦衣卫抗争的大臣。1414年,纪纲派往浙江缉事的一名千户由于种种为非作歹,被一向以强项敢争、铁面无私著称的浙江按察使周新逮捕。(电视剧《大明按察使》里的锦衣卫五品千户段无极原型应该就是这个千户,只是剧中纪纲最后为了自保,以莫名手段直接把段无极弄死了。因为死无对证,周新不能拿纪纲怎样。)但这个千户后来又逃回了北京,向纪纲报告了所受的“冤屈”。纪纲大怒,因为纠察锦衣卫人员的过失,在他看来无疑就是对他本人最明目张胆的挑衅。他针对周新的一贯抗上,在永乐帝面前给周新编造了一系列罪名,激起了刚愎自用的皇帝的怒火。周新于是被逮捕。锦衣校卫在逮捕他归案的路上就大动私刑,把他打得体无完肤。在廷讯的时候,周新坚持所作所为都是公正无私的,不承认自己有罪,最后终于被永乐帝和纪纲杀掉了。临刑前周新还在大声呼喊:“臣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
  纪纲虽然成功地打击了周新,但这一事件对他的政治生涯还是起了转折性的作用。周新被杀之后不久,永乐帝突然向人问起周新的籍贯。侍从告诉他周新是广东南海人。永乐帝似颇为慨叹地说:“想不到岭南之地竟然能生出这样的人才,杀他是冤枉了。”一些消息灵通而又特别善于观察政治风向的人自此开始判断:纪纲呼风唤雨的年代大概快要过去了。


事极必反

赛龙舟是端午节标志性的竞技活 赛龙舟是端午节标志性的竞技活动,而在古代北方,端午节射柳也很重要。不过节日活动也会出岔子,大明永乐年间的一个端午节,竟然上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丑剧。

说历史是一条隐秘的河流,一点不假,也许它某刻在眼前断流,消失个无影无踪,却又在几里之外泛出地面,浩浩荡荡地奔流开去。指鹿为马本是秦朝赵高欲图谋反的手段,白纸黑字地记录在案,到了明朝,旧事却又重演。纪纲居然模仿秦朝的赵高的指鹿为马,妄图颠覆大明的朱家天下。只是这一次,发生在端午节的射箭场上,主人公换做了纪纲。

在古代北方,端午节射柳是一件重要活动。《金史》里有对端午节射箭活动的详细描写。当天清晨要早早起来,找棵柳树枝将枝干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其露白,“削其皮而白之”,当作靶心。然后大伙纵马飞驰,同时弯弓搭箭开射,凡是射断柳干而后又能骑马接住断柳的是赢家,“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比赛期间还有啦啦队擂鼓助威,场面很是热闹,以此庆祝节日。

那一年端午节也不例外,朱棣率领着文武百官背着弓、抄着箭去射柳。

这么露脸的机会,纪纲自然也要去,不仅要去,更要射两箭显摆显摆。不过,虽然《明史》载纪纲“善骑射”,这次他打算展示的却不是射艺。纪纲事先嘱咐亲信镇抚庞瑛,小庞啊,射箭时我会故意射偏,但你要折断柳枝,做出我射中了的样子,大声喝彩击鼓庆贺,我要看看这些王公大臣们作何表现。

作为纪纲的拥趸,庞瑛自然无条件服从命令。到时,纪纲果然一箭射飞,庞瑛如约“折柳鼓噪”,这时候,指鹿为马的伟大场景重新上演,那么多围观的大臣全都装了孙子,成了睁眼瞎,没一个站出来,没一声反对,全体以难得糊涂明哲保身为宗旨通过指鹿为马测验。

但这使得永乐帝很不愉快。更让他不愉快的是,在现场的那么多专门负责纠察风纪的监察御史和高级文武官员,竟然没有一个人出面指责纪纲和他的属下。永乐帝从这件小事中感觉到,纪纲在朝廷中的势力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
  纪纲的锦衣卫本来是为皇帝的极权主义统治服务的工具,但当这种工具发展得太壮大,力量太强盛的时候,它反过来对皇权本身又构成了某种潜在的威胁。纪纲在锦衣卫内部通过严密的组织把全体特务人员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使得锦衣卫中人只知有纪纲不知有皇帝;在朝廷中,他则依靠特务组织制造了一种恐怖气氛,使得朝臣们畏纪纲胜于畏皇帝。这时的纪纲,就不可能不受到极喜欢猜忌的永乐皇帝的极度猜忌了。至迟到周新事件之后,永乐帝已经在认真考虑如何处置纪纲的问题,而瑞阳节射柳以后,他下了决心。

纪纲之死

又过了两个月,几个皇帝的贴身太监出头告发纪纲种种图谋不轨,这显然是皇帝亲自授意的。由于太监们对纪纲的所作所为并不十分了解,他们指控的罪行也颇多莫须有的成分。但皇帝对罪状本身并不感兴趣,因而没有作任何调查就立即将他逮捕,送交都察院审讯,同时命令负责监察的给事中和御史集中揭发他的罪行。特别令人震惊的是,对纪纲的审讯仅仅进行了不到一天就草草结束,纪纲在当天就以“谋大逆”的罪名被凌迟处死。如此迅速的处理不仅不符合当时的法律程序,而且在整个明代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纪纲被处决后,他的家属不论老幼都被流放戍边,其爪牙庄敬等人大多也被处死。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都察院才整理出纪纲的罪状公布出来。其中除假传圣旨、滥杀无辜、贪污索贿等等之外,还特别强调了“其家蓄养亡命之徒,私造铁甲弓弩数以万计,”以暗示纪纲有起兵造反的阴谋。这当然是编造出来的,目地无非是要向公众证明铲除纪纲的合理性。

四年以后,永乐帝又建立了一个由太监领导的特务机构“东厂”,除了分散锦衣卫的势力以外,还负责对锦衣卫进行监视。此后锦衣卫的实力大减,锦衣卫的头子再也没能创造出纪纲那般辉煌的“业绩”。不过,他们中也没有一个人最后落到同纪纲一般的悲惨下场。

==============================================

历史原型渣男一只,下场又这么惨,lo主想去看原著了……

文武双全,而且为人乖巧,特别善于揣摩他人的心意…………为什么这么有老曹的即视感?!

但愿电视剧别太糟糕,lo主等着砍柴……

评论(14)
热度(12)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